《新媒體研究》雜志 半月刊 國家級新聞傳播類期刊
《新媒體研究》(New Media Research)(曾用名《硅谷》雜志)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科技新聞學會主辦的國家級公開發行的學術期刊。重點刊載新媒體傳媒技術、傳媒特點、傳播形式、傳播規律、傳播渠道以及新媒體發展趨勢和管理方面的研究成果,交流學術經驗,活躍學術思想,促進學科發展。原《硅谷》雜志經新聞出版總署審批,正式更名為《新媒體研究》雜志。
基本信息:
刊名:新媒體研究 Silicon Valley
主辦:中國科技新聞學會
周期:半月
出版地:北京市
語種:中文
開本:大16開
ISSN:1671-7597
CN:11-4775/N
創刊時間:2002
主要欄目:理論研究、媒體技術、應用研究、媒體營銷、媒體觀察、傳媒論壇等。
本刊已被《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等網絡媒體收錄。
收稿范圍:
[理論研究]:新媒體相關的基礎理論,新媒體背景下的傳播學相關的研究,如傳播規律、傳播模式、傳播倫理、傳播效果、受眾研究、輿論監督、媒介素養等,媒介功能與文化,媒介環境與制度等,現狀與趨勢等。
[媒體技術]:門戶網站、搜索引擎、虛擬社區、RSS、電子郵件/即時通訊/對話鏈、博客/播客、維客、網絡動畫、網絡游戲、電子書、網絡雜志/電子雜志、網絡廣播、網絡電視、手機短信/彩信、手機報紙/出版、手機電視/廣播、數字電視、IPTV、移動電視、樓宇電視等相關技術的研究。
[應用研究]:新媒體在各領域的具體運用及效果。
[媒體營銷]: 媒體產業與經營、營銷渠道、盈利模式、廣告等。
[媒體觀察]:傳統媒體的轉型,媒介融合,媒體變革與社會進步等。
[傳媒論壇]:媒體從業者素質和能力、創新意識、人才培養,編輯出版、新聞、節目創新,網絡信息安全等。
投稿須知:
1 符合國家法律法規,不涉及相關保密資料,依照本刊所設欄目,字數在4200字符以上為宜。
2 論文須包含中文摘要、關鍵詞、參考文獻。投稿基本格式為:
2.1題目:題目應該是簡明扼要的名詞性短語,能夠明確反映論文的核心內容,不宜出現“淺談”、“試論”等詞,一般不超過20字。
2.2作者和單位:作者應準確注明姓名和排列順序,單位必須列出單位全稱和所在省、市以及郵政編碼。
2.3摘要和關鍵詞:摘要應反映全文要點,一般包含研究對象、目的、方法、結論等,一般不超出300字。關鍵詞應從一般到特殊,盡可能出現在題目和摘要中,3~5個為宜。
2.4正文:論文中主標題最多分3級表示,引言序號為0,一律用阿拉伯數字表示(如0,1,2,,3…;1,1.1、1.2…;1.1.1、1.1.2…)。如需4、5級標題,分別用1)、2)…和①、②…表示。文中數字要求用阿拉伯數字表示,量詞應使用國際規范符號(如公里為km,米為m等),各種固定詞匯在文中應統一表述。文中的圖表公式應標明序號或準確表示文中對應位置。圖象應清晰美觀,表格使用三線表,公式必須準確無誤。
2.5參考文獻:參考文獻應引用最新、高層次、關鍵性的原始文獻資料,數量適當,符合本刊格式要求,大體如下:[序號]著者.篇名[文獻標識].版本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2.6作者簡介:須簡要介紹作者的姓名、出生年份、性別、民族、籍貫、專業學位、職稱、工作單位和研究方向等。為了發表答復,請同時注明通訊地址、郵政編碼、聯系電話或其它聯系方式。
3 錄用說明
請勿一稿多投,本刊一律不退稿,請自留底稿。本刊采用的稿件將被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龍源期刊網,維普資訊網等全文收錄。編輯部對來稿有刪修權,不同意刪修的稿件請在來稿中聲明。
錄用文章題目:
利用微信公眾號開展“紡織+”研究生招生宣傳工作的探索和思考——以東華大學紡織學院為例 崔啟璐;覃小紅;13-15
基于傳播政治經濟學視角的網絡受眾“勞工化”探究——以網易云音樂為例 胡婷;16-17
網絡社區粉絲參與式文化交流研究——以“noradionolife吧”為例 蔚香;20-21+31
關于新新媒介下錦鯉文化的研究綜述 趙光亞;元丹;22-24+27
網絡語言中的“死亡”委婉語研究 楊福亮;權杰;25-27
融媒體系統在吉林廣播電視臺廣播播控中心的應用 陳忱;28-31
區塊鏈技術在著作權產業的應用展望 宛楠;32-33
基于智能手機平臺的短視頻編輯探討 吳圣華;34-35+41
歸因理論視角下社會化媒體中用戶信息分享影響因素研究 楊菁菁;36-38
“互聯網+”背景下云南民族文化傳承保護的思考——基于云南民族文化博覽館建設的考察 段從宇;42-45
微信公眾平臺在基層業務檔案利用和宣教工作中的一號兩用策略分析 李偉旭;49-50
新媒體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策研究 梁旭康;51-52
基于受眾心理視域的社交媒體游戲使用動因研究——以微信小游戲為例 劉嘉琪;53-55
自媒體時代大學生隱形教育載體的使用優化——以廣東省5所重點高校微信公眾號為例 王心怡;向媛媛;李雅倫;梁劍芳;56-57+63
智媒化英語學習平臺的內容傳播 張園園;58-59
發揮短視頻愛國主義教育作用的思考 趙敏;朱洪偉;60-63
Vlog內容營銷傳播策劃要點探析——以知名博主“@ACui阿崔”的Vlog為例 侯文培;64-65
綜藝節目植入廣告研究 李麗;68-69
創意中插廣告在品牌傳播中的應用研究 李倩倩;70-71
融媒時代傳統圖書全傳播營銷研究——以數獨圖書出版為例 李小娟;72-74+85
高校官方微信公眾平臺運營問題及策略探析 王方暉;75-76
“三農”自媒體的傳播策略與現實困境——基于華農兄弟案例分析 徐嘉敏;79-81
新媒體時代政府網絡輿情危機應對之道——以“上海仁濟醫院趙曉菁事件”為例 楊苑婷;86-87
全媒體背景下數字出版運營模式研究 于永麗;88-90+97
新媒體營銷視角下拼多多創新實踐過程中的問題研究 張雙;91-92
新媒體環境下地市級廣播電視臺的發展策略——以安徽省六安市廣播電視臺的融媒體實踐為例 陳濤;93-94
長尾理論視域下內容型網紅價值變現研究——以美食博主“李子柒”為例 韓曉飛;95-97
全媒融合傳播 塑造典型人物——以楚天都市報《涼山忠魂 漢水永思》系列報道為例 黃忠;98-99
從《紙短情長》看時政短視頻的創新表達 蔣麗敏;100-101+108
新媒體動漫發展的優勢、問題與健康發展策略 金典;102-105
新媒介環境下知識付費現狀與創新 劉子菲;106-108
融合多種數字化傳播方式促進科技期刊發展 盧丹;109-110+116
微博中女性話語權的缺失現象 王思聰;111-112
MOOC環境下我國教育出版數字化轉型困境 閆玲玲;113-116
大數據網絡環境下審計專業數字出版知識服務探索 趙永紅;117-118
新媒體藝術的信息編碼研究 方民;121-122
全媒體時代突發應急報道的路徑思考——以“3·29”沁源林火山西廣播電視臺應急報道為例 郭沁楊;123-124
新媒體視角下文化品牌傳播創新策略研究 王嵊茗;128-129
戈夫曼戲劇理論視域下的脫口秀節目分析——以《吐槽大會》為例 薛文雅;132-133
新媒體視域下電商網紅店主個人品牌化塑造——以淘寶直播主播薇婭為例 張悅暢;134-135
“使用與滿足”視域下的微綜藝研究——以《透明人》為例 章慧;136-137
傳統文化節目的創新性傳播模式探析——以《國家寶藏》為例 鄧麗娟;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