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期刊為什么難發?
私下跟作者交流,他們總會問到一個話題:“你說,核心為啥就這么難發呢?”每次!每次我都想反問一句:核心難發嗎?
但是我不敢,如果核心不難發的話,為什么還有那么多作者被退稿呢?于是我就只能說,再試試吧!
1
核心為什么難發?其實這個問題本身就是錯的。
春秋時期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老子說過: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半y”只是相對于“易”而言的,再回過去看剛才的問題,你說發核心難嗎?不難!只是以前發核心太簡單了,才會有人誤認為發核心很難。
八年前,發一篇核心只要3000塊錢就能搞定,并且不論你是多么“偏門”的學科。當時最好發的期刊莫過于《大家》。
《大*》雜志真可謂是包羅萬象,光是目錄足足有六頁,說幾個題目你就知道它有多厲害了。
淺析圖形在招貼設計中的傳達魅力 (藝術專業)
中國心理學與中國傳統文化 (心理學專業)
聲樂作品風格的掌握與表現 (音樂專業)
傳統美學對兒童繪畫的影響 (美術方向)
高職英語模式與新課改要求研究 (英語專業)
關于高職護理專業基礎課程職教特色改革的一些思考 (護理專業)
計算機控制系統中的PID算法 (計算機專業)
籃球智商淺析 (體育專業)
……
就這一本雜志,雙月刊,一期350頁,一頁便是一篇文章,它的年文獻量=12*2*350=8400篇。多么驚人的數字,可以說只要你文章寫出來,版面費交了,基本上都能發,專業、單位什么的完全不用考慮。
有沒有后悔08-11年的時候沒能給《大*》投稿?不慌!11年、14年的核心目錄里還有類似的雜志。
先說2011年,《芒*》《作*》《短篇**》《長*》《山*》《大**》等等,似乎比2008版的數目還要多呢。只不過四年后再發核心比當時要貴了5000塊錢,也還好,至少還可以發核心不是嗎?!
有了《大*》的前車之鑒(《大*》只2008年評選北核,下一屆隨即掉出核心),《芒*》的手段可高太多了。
玩一個游戲,你能在以下題目中找出非我族類的嗎?
答案來了,是不是根本想不到,看似都在講文學作品,外國文學還可以是外語言專業研究發表的,真是神仙操作,絕了
職院老師的春天 ,8000元發一篇核心,挺值的!
再來說說2014年的情況,能發的敢猖狂的只剩下一本《福建**》,這個名字是不是很熟悉。2015年6月的時候它長左邊這樣,到了18年2月它變成了右圖的模樣。
要說哪里變了呢?本質變了。最初的時候《福建**》內容頁只有200+頁,字號、設計、排版都比較賞心悅目。2018年內容頁增加了200頁,字號很小,一篇文章只占一個版面,而且法律、英語、舞蹈、音樂……什么專業的文章都可以刊發。感受一下版面
時間再往后推移,就來到19年,相比之下,19年的核心最是難發,因為容易發的、不限單位、不限專業的期刊都已經被踢出核心了,剩下的核心期刊也都戰戰兢兢,對文章質量要求更高了。
今天再發核心,真的是有錢也辦不成事兒。
透露一個行業小機密:
每版的核心里面都會有一些不要求作者單位的刊物。我們都知道,核心的評選體系很嚴格,非優質期刊不能入選。為了平衡現有的發表潛規則,在評選的時候評審委員會考慮到文章發表難的因素,偶爾放一兩個質量稍微差一點的期刊入選,這樣偏科專業、職院單位等也能輕松發表。
這類期刊雖然什么文章都發,但是也容易掉核心。
像高職、三本、藝術等專業的老師,沒有其他刊物可以發,只能退而求其次發這類的期刊。發了,還可以有一線希望,不發,職稱就更沒得夠了??梢哉f,這類期刊在一定程度上幫了高職、偏學科老師的大忙。
* 好像摸到核心的痛點了,怎么破?萬一404了可沒得看
2
上文說到去年有174本核心被除名,算是給其他的核心期刊敲響了警鐘。我們明顯可以感覺到自第八版核心目錄頒布后,刊物的要求越來越高了。
具體表現有:
?? 單位要求嚴格,本科及以上(小編預言一下,不出幾年,本科單位也不好發文章了)
?? 文章質量要求高
?? 刊文方向專注度更高
?? 最好掛課題/基金
?? 格式一定按照模板改好再投稿
……
以上是自己總結的哈,(混跡論文圈這些年,沒有點眼力見兒可不行。)下面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
· 關于單位。公眾號以前講過很多了,不了解的可以去補補課,這里不再贅述。
再多說一句,被踢出的核心鉚足了勁兒要恢復往日榮光,這些刊的要求只怕是更高咯,不信,你可以去投稿試試看啊。即使是清華教授,文章質量一般照樣不錄?。ㄕf個笑哈)
· 文章質量。核心憑什么是核心,說到底還是看文獻質量唄。只不過現在的要求更高,獨創性必須得有,理論必須扎實,前瞻性要有,說服力要強……反正,你怎么要求學生的,在這個基礎上提高8個level再嚴格執行就是了。
· 專注度高?!陡?*葉》都聽說過吧?要么自己發過,要么身邊的朋友發過,專業包容性強,門檻超級低。這個刊在18年以前就被業界唱衰,說絕對不可能蟬聯核心了。果不其然,以1/174的小概率被踢出核心了。以史為鑒,現在的核心只專注自己的領域,不再收方向不符的文章。
· 掛課題,無形之間可以強調文章的質量。最直接的原因在于,評審核心的時候 會統計這些數據。
· 格式。格式就相當于考生的卷面,卷面整潔了改卷老師都會高看一眼。投稿也是如此,格式規范了編輯才會愿意去送審,不然每一篇稿子都要改格式豈不累死了。還有文件命名,例如修改稿,一定命名“修改稿+題目”,文章中再標記一下修改的內容,這樣編輯看起來省時間不麻煩,對作者也有個好印象,算是個小技巧吧。
……
這是關于刊物要求的一點內容,等想到更多,再回來交流交流。
3
第一點和第二點都是客觀原因,我們再來談談主觀原因:競爭激烈 VS 版面稀缺。
一本期刊按雙月刊,每期50篇文章,一年也就只有50*2*12=1200篇文章的位置。但是現實中,只有少部分的期刊年文獻量接近1000,大多數離這個數字還遠著呢!
版面就這么多,我們再來看看需求量。
當下競爭版面的人群,已經不僅限于研究院和附屬醫院醫生,還包括各省份市級以上單位需要晉升的教師、工程師,待畢業的碩士、博士生等。
以河南省評職現狀來看,晉升目錄中共有919本期刊,普刊占比27%,其余的全是核心期刊。陜西的指標更嚴重,目錄期刊僅767本,光是核心就有755本,普刊的數量只占12本。也就是說,評職大軍中,每個人至少發1-2篇核心。
從這兩個省份聯想到全國,形勢真實嚴峻!
但是版面就只有這么多,而競爭的人數是在不斷上升的,自然就會出現“一版難求”的現狀。
-- 后記 --
光提出問題,說明問題的小編不是好編輯,解決問題的小編才是Nob.1
奉上個人見解:可以發SCI、SSCI、EI……
國外期刊級別更高,認可度也高,但是有一點小貴。不過正是因為小貴,一些作者不愿意發,所以競爭暫時沒有那么激烈。但凡是核心的標準再提升一點或者兩點,恐怕很多作者要開始著手準備SCI了,到那個時候,競爭的人多了,版面費肯定會漲,至于版面能不能搶到嘛,咱也不好說,咱也不敢承諾~
有先見之明的作者要么在努力發核心,要么在考慮SCI,想想你在干嘛吧?!起跑線誰都沒有落后,關鍵你是否全力以赴?是否找準捷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