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發表為什么這么貴?
根據“價值論”原理(自創的,沒有可考究的地方),評價一件商品是不是貴,并不單單看價格,最主要的應該看我們的,付出與收獲是否相當。這里簡單說一下學術期刊的相關情況:
一、學術期刊提供的服務
學術期刊主要是出版某一領域的科學報告與研究,它接受學者的投稿,組織領域內的專家對稿件進行同行評議,對于評議通過的文章進行發表,向讀者展現學術最新成果。
也就是說,期刊就是鏈接作者-審稿人-讀者的“中間商”。(本文僅從作者的角度切入說明)
大多數學術期刊投稿是沒有稿費的,甚至雜志社還要收取版面費。此外,有的期刊還要求作者將文章的版權交出來,雖然看似“不平等”,但是作者實際能夠收獲的還是比較多的。
同行評審。同行評審是在論文發表前,讓專家對文章進行審閱,提出問題甚至修改意見,來決定文章中做出的科學發現是否有可信度。這個機制能一定程度上對論文的可信度,準確性,可重復性和效度提供保障。
發行傳播。判斷一個學者的工作是否能夠推動科學進步,并得到同行的認可和引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傳播。一個有專業口碑又有許多訂閱者的期刊無疑是使得自己的科研成果得到關注的好平臺。而期刊的工作除了收稿,發表之外,還要推廣自己,這包括努力使自己被科研索引數據庫索引,獲取DOI,建立自己的網站平臺等等。
影響力認證/評職加分?,F在很多高校畢業、找工作都需要有三兩論文論文,這似乎成了檢驗作者能力的一個方式。此外,能夠被期刊登載的論文是有權參加單位的評職加分的。
二、學術期刊的支出
其實要探究“收獲與付出”的關系,似乎從作者方面談支出更合適一點,但是由于作者從事的專業不同,不能一概而論,(比如文學類的只要提供版面費,理工類的不僅要花費版面費,還要自費研究費用)所以,我們決定從學術期刊方面入手探究。
從辦刊到出版,學術期刊的主要支出情況有以下一種:雇傭人員(工資、福利、人員等);辦公場地和硬件(房租水電,電話,電腦,打印設備等等);出版軟硬件(辦公軟件,投稿系統,同行評審系統,校對出版系統,電子文檔轉換系統,文檔寄存發布,刊物網站,DOI獲取,印刷廠)等等;另外還有納稅……
還有一點,學術期刊只能依靠小部分廣告贊助以及期刊訂閱來盈利。這樣看來,似乎交版面費也沒有什么難以理解的。
三、學術期刊真的貴嗎
了解了學術期刊提供的服務和其所需要支出項目與收入來源,我們大體可以知道學術期刊的價值在哪里。
學術期刊并非陽春白雪,對學術研究是真正有意義的,所以,即使學術期刊再貴,它也是不可能降價的。
四、論文發表為什么越來越貴
應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的要求,所有的刊物一律嚴格化:必須做到嚴控頁碼、文章質量、出刊期數以及刊物本數,這些都直接導致了:
1.寫作難度增加。文章質量的嚴格把關要求作者相應的提高寫作能力,差強人意的文稿難免會一直返工,浪費的豈止是人力和時間呢?
2.期刊版面減少。以前出刊,頁碼是不固定的,這一期收到了質量高、方向合適的稿子比較多,可以適當的多排幾版?,F在出版總署嚴令控制頁碼,于是版面大幅度減少,但是文章發表的數量是一直上漲的,物以稀為貴,這樣一來,版面費就跟著水漲船高了。另外,少數雜志會余留近期版面,想提前初看的作者就不得不支付高昂的加急費。
3.印刷成本提高。國家整頓了大批不符合要求的印刷廠,期刊印刷進度緩慢,能印刷的合作廠商印刷成本提升,不得不提高印刷費用。
4.社內開銷增加。上面我們提到雜志社內部的開支問題,這里進一步說明,近年來,雜志社各方面的開銷是在不斷增加的,包括編輯薪資、雜志發展、約稿成本等,導致社內不得不提升版面費以維持正常的成本支出。
5.論文需求增加。這一點是期刊發表漲價的主觀因素?,F在,發論文可以畢業用、評職加分用、找工作用、課題結項用,所以發表論文的人數有增無減,再供不應求的情況下,漲價,是很平常的事情。
基于以上情況,以后論文發表的費用只會漲不會降。接下來話筒遞給你,說出我們的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