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街道2019年度工作總結及2020年度工作計劃

      | cwl

      街道2019年度工作總結及2020年度工作計劃

      根據區委安排,街道就2020年度工作總結及2020年度工作計劃匯報如下。

      一、本年度工作情況

      (一)著力產業轉型升級,全面提質區域經濟發展

      一是產業發展提質增效。截至12月,全街共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32億元;完成限上社零2.03億元;完成外貿進出口2800萬美元,經濟指標穩中有進。完成全口徑稅收4.05億元,同比增長6.8%。其中,基礎性稅收2.63億元,同比增長28.7%;區級稅收9281萬元,同比增長19.1%;零散稅收680萬元,綜合治稅效果明顯。完成西中心、長房時代城、達美D6區樓宇服務站建設,實現二次招商3萬㎡,共入駐企業278家,已完成注冊253家,注冊率91.0%;成功引進企業368家,其中引進總部企業1家,引進樓宇企業36家,遷轉企業86家,“小升規”7家,樓宇經濟初具規模。二是項目建設平穩推進。2020年鋪排建設項目12個(續建項目5個,新建項目3個,預備項目4個)。續建項目中,西二環線交通改善工程及配套道路項目已完成施工;華悅·美麓陽光項目主體已完工;軌道交通6號線工程已經啟動;明海國際廣場項目正進行土方外運;望新大廈項目正在辦理報建手續。新建項目中,欣和大廈即將封頂;商學院經管綜合樓項目已建設至地上7層;中冶長天二期項目正在辦理報建手續,預計年底啟動建設。其它預備項目正在辦理前期手續。三是營商環境優化提質。落實樓長制工作,服務重點企業和建設項目,進一步提高企業幫扶力度。落實“放管服”改革,簡化企業辦事流程,進一步優化政務服務環境。落實“掃黑除惡”專項行動,整治違法違規經營行為,進一步優化企業經營環境。落實“千人幫千企”部署,做好企業走訪解困等服務,進一步提升企業發展信心。

      (二)著力夯實基層基礎,持續深化城市基層黨建

      一是強化黨建引領作用。全街66個基層黨組織、118個黨小組全部進入4級87個大小網格中,街道黨政領導下派到三級網格中擔任網格長兼任社區第一書記,街道機關黨員干部、社區書記均下派到四級網格擔任網格長,做到了黨務帶政務、優服務純民風。深化區域共建機制,以樓宇黨群服務站為依托,充分整合轄區70余家駐街單位、68家社工組織、5所學校、3大總部樓宇等資源,與“暖心社工”等7家單位開展共建項目15個,打造了南家塘社區“紅色動能”等黨建服務品牌。二是夯實社區黨建基礎。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建設了長華社區、華圖教育等4個黨員群眾講學點,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得到了加強。深化支部“五化”建設,打造了竹馬塘祥和小區等示范性黨支部,基層黨員黨性意識明顯增強。全面施行“三層級四必須五到位”的黨員兜底管理模式,加強了對直管黨員、在職黨員、流動黨員的分類管理,基層黨員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三是深化政府自身建設。抓實黨風廉政建設,深入開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利用領導干部職務影響力“提籃子”等專項整治行動,切實增強黨員干部的“紅線意識”、“底線意識”,馳而不息的推進作風建設。從嚴開展紀檢監督問責,今年開展各類督查30余次,全街通報批評40余人,對4名違紀人員分別給予黨內警告、嚴重警告等處分。認真落實社區員額管理工作,強化“互聯網+”財政監督。四是鞏固意識形態成果。堅決落實主體責任,與社區黨組織書記簽訂了責任書,壓實了層級責任,今年全街未發生一起意識形態領域重大隱患事件。狠抓學習教育,堅持每月開展1次工委中心組理論學習,組織全街意識形態學習培訓2次,進一步促進了黨的先進思想在基層落地生根。抓牢陣地管理,利用網格化管理平臺全面監控意識形態陣地動態,發現并處置事件11起。注重正面宣傳引導,截至目前,中央、省市級媒體上稿57篇,XX新聞網上稿144篇,基層應急管理建設工作經驗在《中國應急管理》上刊登,街道網格管理創新社會治理工作得到了市委書記胡衡華、市長胡忠雄的高度肯定,先后接待各級經驗交流活動近20次,區委組織了全區現場觀摩學習網格化管理工作經驗。

      (三)著力做實網格管理,切實增強社會治理成效

      一是創新推動網格管理。構建網格體系。建立了“街道+片區+社區+單元”四級網格管理體系,明確各級網格及網格員的職能職責并做好了網格公示,以網格化管理為抓手,強化日常工作的管理和調度。優化智能平臺。升級網格化管理平臺、視頻會議系統、智慧XXAPP等軟件設施,安裝電氣火災遠程監控預警系統,推廣“網格通”手機APP,運用全方位的智慧手段,實現管理服務更加便捷、解決問題更加高效。健全工作機制。建立健全了網格事件分類閉環處置和結果反饋、網格員管理考核、每周二網格工作日和每周講評調度等機制。今年網格化管理服務平臺共收集各類事件27649件,處置率100%。“12345”市民服務熱線工單1152條,已辦結1149條,處置率達99.7%,市民滿意度98%以上,“12345”市民投訴持續減少,處置率持續升高,人民群眾滿意度顯著提升。二是加快建設品質城區。強化城市日常管理,綜合執法辦案1234件,罰款20余萬元;全面推進“藍天保衛戰”,開展“十個嚴禁”專項整治行動70余次;落實“河長制”工作,龍王港黑臭水體整治效果明顯;圓滿完成中央環保督查交辦案件3件,解決了竹馬塘農貿市場重大環境隱患問題;集中整頓噪音擾民現象,查處、關停無證KTV23家,整改效果明顯。三是深化平安街道建設。加強社會綜合治理,投入100余萬元建設了街道綜治中心,整合“平安促進會”等社會資源,打造了“平安在線”工作體系;落實信訪維穩工作,中央巡視組信訪督辦件4起,全部按期辦結;妥善解決XX大市場相關遺留問題,目前已進入市場化運營階段;積極協調處理九旺醫藥公司訴訟問題,涉及4500名群眾的重大社會矛盾問題有望得到依法公平處置。加強安全生產管理,繼續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投入資金30余萬元聘請湖南展通公司進行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推動安全生產專業化、市場化,成功創建“省級安全生產示范街道”;同時結合網格化管理開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活動。

      (四)著力增進民生福祉,統籌優化公共服務事業

      一是提質基礎設施配套??茖W規劃“一圈兩場三道”建設。打造了以楓林路為界的南北兩個交通樞紐配套“15分鐘生活圈”,改造三角坪農貿市場,提質市場2300㎡整體硬件設施;建設XX站停車場,面積7767㎡,新增停車位196個;建設澗塘停車場,面積12700㎡,新增停車位185個;爭取美麓陽光小區規劃物管用房180㎡;升級改造玉蘭路人行道;擴建望新社區公共服務中心,新增辦公面積400㎡。二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改造服務陣地。投入50萬元建設了“全科式辦理、一站式服務”街道政務服務中心,完成街社兩級政務大廳改造升級,將原有窗口調整為2個綜合服務窗口,實現了“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窗口統一出件”。完善服務平臺。梳理服務事項300項、優化辦理流程和便民服務清單,“智慧XX”微信公眾平臺設置了“我的需求”等服務板塊,公示了群眾辦事流程及服務清單,啟動了網上咨詢及業務辦理,提供了線上服務熱線,目前“智慧XX”平臺服務超4000余人次。做實網格服務。每個工作日社區工作人員除窗口坐值人員外,全部下沉至四級網格,上門提供幫代辦等服務;每周二全體網格員進入網格走訪服務,解決民情民生問題。三是提高社會保障服務。2020年共發放低保金104萬余元,各類救助157人,發放救助金27萬余元;申報惠民項目44個,申報資金305萬元;辦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114人,城鎮居民醫療保險261人;帶動城鄉勞動者就業人數1256人,新增創業主體數554家,衛生、計生、教育、武裝、政協、工青團婦等群團工作均推進到位。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是產業發展的現狀與快速發展的新形勢還不協調。從納稅企業看,全街區級稅收重點企業僅有長益高速、成城銀山、金海恒豐等3家,且不足以為中小企業創新發展起到重要的引領作用,缺乏龍頭企業的示范引領。從產業布局看,轄區內傳統產業已不適應新的發展要求,市場布局、市場提質迫在眉睫,三大樓宇引進的企業尚處于初創階段,缺乏高端產業的有效支撐。從基礎配套看,轄區內老舊社區、農安小區較多,基礎設施薄弱,給產業發展帶來滯后效應,高端產業規劃落地成本高,轉型難,缺乏產業配套的高端規劃。二是網格管理的成效與社會發展的新要求不相適應。雖然建立了高標準的網格化綜合服務管理中心,但受網格管理人員的意識、能力等影響,網格化治理的推動較為被動,人員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各級網格的聯動協調做得不夠,二級網格綜合執法力量聯動不力,三級網格與街道部門協作不力,四級網格局限于發現及上報問題,整合社會資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未能充分發掘,網格聯動有待進一步加強。三是社會治理的水平與人民群眾的新期望尚有差距。XX片區整體規劃滯后,加之流動人口多,管理難度大,轄區整體形象與建設XX西窗口的要求不相符合,品質城區建設仍有差距。街道人員構成復雜,拆遷人口、企業改制人口以及外來人口訴求多樣,存在較大的信訪隱患和社會治安隱患,綜合治理的水平仍有差距。XX地區自上世紀90年代開發至今,部分基礎設施老化,加之轄區市場多、門店多,群眾安全意識薄弱,安全生產點多面廣,安全管理到位仍有差距。

      三、下階段工作打算

      2020年的工作思路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穩中求進的發展基調,保持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按照區委“知識XX,創新XX”的既定部署,落實“四個三”發展戰略,以網格化管理為總抓手,深入推進強基層、興產業、優治理、惠民生各項工作,為努力建設“樞紐型經濟強街、引領型雙創名街、智慧型宜居新街”而持續奮進。為實現這一目標,街道將做好以下四個方面工作。

      (一)聚焦基層組織建設,激發組織內在潛能

      一是持續深化“網格+黨建”機制。以黨建為引領,以網格管理為載體,做實大工委制、社區兼職委員制,推動傳統社區黨建和駐區單位黨建、新興領域黨建有效融合,通過引導小區業委會和物業公司發展自治作用,積極構建黨建引領“三方共治”的基層治理模式。二是抓牢抓實基層組織建設。繼續落實“五化”支部標準要求,開展示范性黨支部創建評選和軟弱渙散黨組織專項整治活動,切實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規范“三會一課”雙述雙評、主題黨日等基礎工作,切實推進非公黨組織規范性建設;加強對街道本級工委、機關支部、離退休支部的監督管理,切實發揮基層黨組織示范引領作用。三是全面從嚴黨員教育管理。深入開展黨的十九大精神宣講和“書記講黨課”等工作,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用好“紅星云”、“黨員群眾講習所”等平臺資源,做實黨員教育活動。從嚴落實八項規定,做好“互聯網+”監督,堅定不移地推動作風改進常態長效。

      (二)聚焦產業結構調整,提升綜合競爭實力

      一是全力推進樓宇精準招商。強化宣傳推介。繼續做好長房時代城、達美D6區、西中心等重點樓宇的“填格子”文章,主動對接湖南商學院科研項目及創新中心成果,形成以達美D6區、長房時代城、西中心為龍頭,望新大廈、商學院經管綜合樓等在建樓宇為支撐的樓宇型經濟,打造全業態、多牌照、創新型現代產業樓宇群,做到“企業滿樓”。注重精細服務。依托樓宇工作服務站,全程服務企業入駐遷轉、稅務登記、工商注冊,做到“服務上樓”。緊扣主導產業。圍繞區委“四大經濟”和梅溪湖組團健康養生業等政策,著眼中國500強和民營500強,招引一批有影響、有帶動的重點企業、重大項目,著力打造一批納稅千萬元樓宇,實現“財稅盈樓”。二是全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轉型升級傳統產業。以轄區六大專業市場為基礎,推進湘浙、廣大環球、郁金香等市場的提質改造,引導和帶動市場周邊商業的發展;重點打造楓林路以北、桐梓坡路以南商貿城片區,做好整體規劃及市場功能分區,實施公共交通、社會車輛和物流車輛分流的封閉管理模式,逐步清理臟亂差門店,淘汰低端產業,使之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商貿城”,構建產城融合的新模式。打造高端產業集群。以交通樞紐為核心,發揮多種交通方式交匯的樞紐優勢,做好西中心、達美D6區、中冶梅溪湖、明海國際廣場、龍行電子商務、薔薇大廈、欣和大廈、梅溪湖商住樓等樓宇的產業規劃,引導進高端商務商貿、文化創意、信息技術咨詢、健康服務、旅游服務等產業,建立樞紐型經濟區。規劃未來城市經濟體。借鑒先進發展模式,推進望新片區、萬寶山片區約1130畝土地的舊城改造,同時深度對接湘江新區相關規劃定位和工作要求,編制望新片區、萬寶山片區高端產業規劃,引進高端商貿綜合體,為XX經濟發展設定高坐標,搭建高平臺,打造產城融合的新城區。三是全力推進項目建設達效。落實項目建設任務進網格,強化日常管理與監督,確保明海國際廣場等在建項目按質按期投入使用;加快啟動望新大廈項目建設;完成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相關手續報建,爭取明年完成基本建設;做好望麓橋-龍王港片區征地拆遷工作。四是全力推進營商環境優化。用好網格化管理平臺。發揮好一、二、三級網格長的作用,夯實四級網格建設,實現社會治理的精細化;整合各類平臺資源,實施智慧管理,促進信息的互聯互通互享,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推進政務服務改革。堅持“便民利企”導向,突出社區關鍵載體,推動政務服務、網格化管理、12345市民服務熱線三項工作融合,貫徹“千人幫千企”百日大行動,落實“掃黑除惡”專項行動,打通項目建設、企業發展的“最后一公里”。

      (三)聚焦網格管理融合,實現社會治理升級

      一是實現城市管理水平升級。圍繞打好“藍天保衛戰、碧水攻堅戰、凈土持久戰”三大戰役,充分利用網格化平臺體系的智能化手段,促進社區提質后的規范化管理,促進社會力量和普通群眾的參與、支持,努力鞏固門前三包、店外經營整治、拆控違、數字化案卷處置等基礎性工作取得的成績;認真開展網格日常排查巡查督查和常態化執法整治,時刻保持嚴格依法治理態勢,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二是實現社會綜合治理成效升級。深化網格管理融合,落實四級矛盾調處機制,切實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一線,創建XX社會治理特色經驗,繼續爭創市級先進單位;完善互聯網+社會治理創新格局,充分利用網格化平臺體系的立體化手段,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行動,提升居民的安全感;加大對“平安促進會”、“暖心公益”等社會組織的培育力度,充分發揮其在規范市場秩序、開展行業自律、調解矛盾糾紛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彌補政府公共服務的不足;充分發揮已改造完成派出所和司法所的功能,整合駐區單位資源,深入開展共治共建活動,實現區域綜合治理“一體化”管理,打造“零事故、零投訴、零發案”的示范社區,全面提升社會綜合治理成效。三是實現安全生產管理載體升級。繼續保持省級安全生產示范街道,運用智能化手段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大力推動電氣火災監控預警進郁金香等重點市場、早谷塘等農安小區、達美D6等物業小區,逐步做到全覆蓋,力爭在全市形成影響;強化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到各級網格,充分利用網格化平臺體系的巡查化手段,持續進行重點領域全天候實時監測;扎實推進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爭創市級食品安全示范街道,全面升級安全生產管理水平。

      (四)聚焦社會事業發展,促進民生服務提質

      一是提質小區物業管理。全面摸清轄區內物業管理底數與現狀,以網格化管理為載體,做實農安小區、商業小區、企改小區等物業分類管理,抓好小區業委會選舉,選優業委會組成人員,探索建立網格、業委會、物業公司、監事會四體一體管理模式,激活最基層細胞,實現小區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有效推動社區自治與規范管理,提升居民群眾幸福感與獲得感。二是提質“放管服”改革。進一步梳理服務清單、簡化辦事流程,著力實現群眾和企業辦事“只上一張網、只看一張表、只進一個廳、最多跑一次”的工作目標;進一步加強綜合窗口坐值人員和后臺協辦人員的業務培訓,培養“全科型”基層干部,提高政務服務水平;進一步抓好“智慧XX”公眾號平臺政務服務版塊的功能完善和宣傳覆蓋,實現居民群眾“辦事少跑路甚至不跑路”。三是提質“一圈兩場三道”建設。完善“15分鐘生活圈”功能布局和基礎設施配套,提高社會服務水平;完善農安小區、老舊小區的文化健身器材,滿足居民群眾生活需求;完善“一圈兩場三道”陣地設施的管理服務體系和機制建設,充分有效發揮“一圈兩場三道”的社會功能和社會效益。

      34339 少妇饥渴偷公乱A级无码